尹士听到这些话后,说:“我真是个小人。”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7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名世者:赵岐注为“次圣之才”;朱熹注为“其人德业闻望可名于一世者”。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先生好像有点不愉快的样子。以前我听先生说过:‘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埋怨天、不责怪人的。’”
孟子说:“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每五百年一定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其间一定有以才德闻名于时的人出现。从周朝开国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了。论年数,已超过了(五百年);以时势来考察,该有圣贤出现了。上天大概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和治理;要是想使天下太平和治理,那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这重任)呢?我为什么不愉快呢?”
孟子去齐,居休7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于崇7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7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休:地名,在今山东滕县北,离孟子家已不远。
崇:齐国地名。
师命:师旅之命,即作战的命令。
孟子离开齐国,在休地住下。公孙丑问道:“做官却不受俸禄,这是古代的规范吗?”
孟子说:“不是的。在崇地时,我见到了齐王,回来后便有了离开的念头,我不想改变这种念头,所以不受俸禄。接着齐国发生战事,不能请求离去。长久留在齐国,并不是我的意愿。”
滕文公上
【评述】
本篇内容涉及孟子在宋、滕等国游历时的一些对话和辩论。孟子对农家、墨家、杨朱、纵横家等的批判,多集中于本篇。
本篇上篇凡五章,基本上是孟子对滕世子、后来的滕文公的游说,以及孟子在滕国的一些遭遇。其中包括孟子对滕世子言性善、劝行尧舜治国之道,教世子行儒家丧礼,谈“王道仁政”具体构想及井田制度等。在滕遇到农家代表许行的弟子陈相,孟子与之展开辩论。卒章则是对墨家学者夷之思想的一些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