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归去来疑义相与析 斗十千每杯酒价十千钱 珍羞珍
行路难,归去来。
疑义相与析
[1]斗十千:每杯酒价十千钱。[2]珍羞: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值”。[3]箸:筷子。[4]顾:看。茫然:渺茫而无着落的样子。[5]太行:即太行山,在今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这两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事与愿违。[6]这两句中隐含着两个古代传说,姜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东南)钓鱼,伊尹见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之边。这里把两个典故合用,表示人生变幻难测,世事茫茫。[7]长风破浪:出自《南史·宗悫传》:“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8]云帆:指天水相连时,船帆像是出没云中。济:渡。沧海:大海。[9]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这里泛指里巷之中。[10]曳裾王门: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11]拥篲: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
煮酒论诗词
《行路难》本是乐府旧题,多写世路艰难与别离伤感。第一首《行路难》首先通过对珍馐美酒,食不下咽,拔剑而起,四顾茫然的动作刻画,烘托表现李白内心的苦闷与茫然,接着通过黄河冰塞、太行雪满表现世路的坎坷艰难。奸邪当道,清缨无路,胸中块垒,拔剑难平!茫茫此心,岂是酒馔所能慰藉?之后的一场美梦恰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最后,适应着诗情的迅速激化,诗人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的心飞向未来,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可以实现理想抱负。瑰丽的语言、辽阔的境界、澎湃的激情,体现了李白诗歌所特有的奔放飘逸的风格,展现了豪迈奋发的盛唐精神。
第二首《行路难》一开头就以奇特的比喻,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羞逐”两句声明自己羞于追随那些腐败的贵族子弟。接着连用冯谖、韩信、贾谊的典故,写自己的不得志。“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的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描绘了他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热情。
诗人故事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只好避居庐山之中。不久,永王李璘奉唐玄宗的命令率领军队东下,保卫长江。经过浔阳(今属江西)的时候,李璘三次派人请李白出山。李白感其诚意,就来到李璘军中当了一名谋士。可天有不测风云,李璘的哥哥唐肃宗李亨害怕李璘趁乱扩充势力,危及自己的统治,就命令李璘带兵撤回蜀地。李璘拒不从命,肃宗就宣布李璘叛乱,调集大军攻打李璘。很快,李璘战败被杀,所有在他麾下做过事的人都以谋反的罪名被抓了起来,李白也被关进了监狱,还被定成了死罪。当初李白游历并州的时候,曾经结识了一个叫郭子仪的军官。李白觉得郭子仪是个壮士,就帮了他不少的忙。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已经是唐军中的大将。为了报答李白的知遇之恩,郭子仪就向肃宗求情,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官职来交换李白的性命。最终,肃宗赦免了李白,将他流放到了夜郎(今属贵州)。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
- 男女性爱别踩这些雷区[图]
- 谢安石谢安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王述之子少与[图]
- 尹士听到这些话后说“我真是个小人”,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图]
- 火?一名筯 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锁之属 以铁或[图]
- 彼其物相对于我的外物上为皇“皇”即天上如广成子那样符合天道之[图]
- 轮台在今新疆库车东封常清驻军于此岑参亦常居于此匈奴草黄马正肥[图]
- 本文以从师与不从师、为子女择师与自己耻于从师、士大夫与巫医百[图]
-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大量的柘树山里有种鸟样子像乌[图]
- 迷则乐境成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可见苦乐无[图]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图]